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章 听话的首辅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笔趣阁www.adbqg.com,最快更新崇祯大帝国最新章节!

第一卷风雨飘零
    
    视线中,六十余岁的温体仁头戴一粱三冠,身穿大红朝服,温文雅尔的走了进来,朝龙椅上的崇祯皇帝,行一拜三叩礼仪。
    
    头上漆纱幞头的两边展角,随着身体的起复轻微晃动。
    
    “今天天气不错,又刮风又下雨的,难得温爱卿悠闲,怎么跑到皇宫闲逛?”
    
    礼毕,温体仁刚落座,穿着浅黄簇新龙袍的崇祯皇帝,手里把玩着一柄玉如意,整个人斜靠在龙椅上,懒洋洋的问道。
    
    下首位置,崇祯皇帝有些不著边际的话让温体仁心里微微一愕,不过面上他却从容答道:
    
    “五月正是雨季,天公作美,想来也是皇上体贴朝臣,让大家少些辛劳。
    
    只是内阁积累了许多政务,有些事情微臣拿不定注意,不得不进宫征询皇上圣断。”
    
    温体仁作为崇祯年间最长的首辅,与崇祯皇帝品茶谈论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,君臣相交并无太多隔阂。
    
    政务?圣断?
    
    温首辅的话确实说得很好听,崇祯皇帝把玩着手里的玉如意,嘴角却有些玩味的笑了笑。
    
    皇宫都快底朝天了,大明已经走入凉凉倒计时了,自己现在哪还有心情管什么政务?
    
    “难得清闲几日,今日就不谈国事了。
    
    倒是不知爱卿可曾听说朕准备重开厂卫,有何看法?”
    
    天气讲完,崇祯皇帝话风一转,突然问起厂卫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“略有耳闻,然内阁尚为收到皇上中旨,只是朝臣多有议论,皆持反对态度。
    
    不过,微臣以为厂卫乃天子亲军,重开与否,皆唯圣断,朝臣不便置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温体仁向来善于逢迎崇祯皇帝,一番话讲得他心花怒放,喜不自禁。
    
    皆唯圣断,没毛病,属于政治正确。一切听自己话的首辅,这才是朕的好首辅!
    
    “温爱卿以为朕即位八年来如何?”
    
    不过,崇祯皇帝脸上看不出喜怒,只是挑挑眉,继续问了一个相当刁钻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“皇上乃大明少有的勤政睿智之君,然内忧外患、天灾不断,所以时局艰难。”
    
    可温体仁却古井无波,回答得中规中矩,四平八稳,让人挑不出毛病。
    
    只是,他内心感到今天崇祯皇帝与往常大不一样,思维跳跃太大,不按常理出牌,变得难以琢磨。
    
    “那温爱卿登上首辅之位以来,自问做得如何?”
    
    “微臣自问尚算尽心尽力,虽无太大建树,却也没太多纰漏。只是当下时局如此,徒呼奈何?”
    
    “那按温爱卿这么说,咱们君贤臣明,可大明为何却还是江河日下,困顿至此?”
    
    “皇上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温体仁苦着老脸,显得有些委屈,不知如何回答。
    
    作为首辅,统御百官,他总不能当着皇上的面,说这不是我们的错,都是其他朝臣碌碌无为,又喜党争,无意正事吧?
    
    “爱卿不方便说不敢说,那就朕来说。”
    
    下一刻,崇祯皇帝用玉如意重重敲打茶台,目光仿似一道利剑射向温体仁,毫不掩饰心中的怒意,愤懑说道:
    
    “朕即位八年来,明面上是大明之君,九五至尊,一言断生死,号令天下威风凛凛莫敢不从。
    
    可内地里各级官员阳奉阴违上下其手,朝廷更是无钱无粮天灾人祸雪上加霜。
    
    想重开海禁征收商税之举更是举步维艰,被全国官员所抵制,这腐朽的帝国无法被朕所指挥运转。
    
    平日里撤销盐税等利于各级官员的政令是顺风顺水,不利于官员权贵的圣旨,便是有违祖制寸步难行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风愈烈,雨更急,愤怒声中,玉如意断为两截,化为碎片,溅落地上,洒向四周。
    
   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!
    
    或许就是此刻崇祯皇帝真实的心境。
    
    原本,前任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。
    
    没有工作范围,没有工作界限。
    
    什么都要管,什么也管不着。每天上班,不是跟人吵架(言官),就是看人吵架(党争)。
    
    穿得破烂,吃得也少,跟老婆困觉也少,每天只睡五六小时,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。
    
    什么北边打来西边打去,祖坟被人挖了,部将被人杀了,东西被人抢了,每年都有的天灾等等。
    
    朝堂上的正人君子忽悠得好听,文臣士子与天子共天下。
    
    可出了事情,跟这些正人君子无关,全部是他的责任。
    
    在位十七年,六下罪己诏!
    
    这样的工作,谁干得了?
    
    对此,现任的崇祯皇帝表示干不了也不想这么干!
    
    既然不想这么干,那么就要让朝堂上这些正人君子全部滚蛋或者去吃牢饭,甚至杀掉。
    
    可是他们很强大,自己前期需要帮手,而温体仁无疑就是得力的帮手之一。
    
    因为,这位被螨清朝廷打断脊梁的正人君子评为崇祯年间第一奸臣的首辅,有几种特别的本事入了崇祯皇帝的法眼。
    
    首先,温体仁很听话,用正人君子的话说是善于逢迎。可崇祯皇帝特别欣赏这点,因为很重要。
    
    他又不是傻缺,放着听话的不用,难道还用总和自己唱反调的找不自在,那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吗?
    
    其次,作为首辅,温体仁精明干练。
    
    碰到刑名钱谷一类专业问题,因为头绪繁杂,其他内阁大学士都是一筹莫展,而温体仁只要看一眼便了然于胸,从无差错。
    
    而这,可以让雄心大略的崇祯皇帝抽身专注军事等方面。
    
    再次,他善于整人,尤其是正人君子奉为楷模的东林党人。
    
    钱谦益、钱龙锡等东林魁首无不饮恨于他手下,这也是他被评选为第一奸臣的最主要原因。
    
    对此,崇祯皇帝持拍手称快的态度,这也是把他纳入道友之一的原因。
    
    至于说温体仁是不是奸臣,崇祯皇帝表示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能干事,能干自己满意和对大明有益的事。
    
    否则,你就是像大忠臣史可法,崇祯皇帝表示也不敢用啊!
    
    代价太大,害死人呐!
    
    “皇上通透,微臣惭愧!”
    
    听完崇祯皇帝的肺腑之言,温体仁瞬间被戳中泪点,声音哽咽颤悠悠跪倒在地死命扣头。
    
    天子不易啊!
    
    可问题他娘的自己就容易吗?
    
    皇上上台后,魏阉被他一手铲除,东林党重新迎来春天,并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    
    在他们眼中,除东林一系,其他全部都是奸党。只有他们是对的,其他人都是错的。
    
    若只是对错也没关系,承认你们是正人君子也没什么。
    
    可你们干的事情是正人君子干的吗?
    
    去岁秋,西北灾荒,分派下去十万石粮食赈灾。
    
    从京城出发的时候,就只剩下五万。到地方,还剩三万,分到下面,只剩一万。实际领到的,是五千。
    
    案情查明:先动手的,是户部官员,东西领下来,不管好坏,先拦腰切一刀。
    
    然后到了地方,巡抚先来一下,知府后来一下,剩下的都发到乡绅手里,美其名曰代发,代着代着就代没了。
    
    这其中,又有多少是自诩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所为?
    
    还有,每年的军饷粮饷,真正到边关的又有多少?
    
    他们还堂而皇之称为漂没。
    
    对此,自己身为大明首辅,唯有竭尽全力和他们进行周旋。
    
    奈何东林势大,皇上又不喜营党结私,自己只能偷偷摸摸的搞点小动作,今天下套,明天使诈,后天再想新招坑人,憋屈啊!
    
    这哪是当朝首辅该干的事?
    
    可不这样,有其他办法吗?
    
    天子的话没人听,难道首辅的话就有人听?
    
    这不扯淡吗?
    
    越想越觉得憋屈的温体仁,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,无语凝噎。
    
    “温爱卿,温爱卿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崇祯皇帝叫唤了几句,心里一头雾水,这货莫非是一个老戏骨?还是说心肝剔透,知道自己要敲打他,怎么说哭就哭?
    
    温体仁可是个老官油子,自己还没自大到以为区区三言两语便能打动他。
    
    “微臣失态,让皇上见笑,请恕罪!”
    
    温体仁抽噎着爬起来,重新坐到座位上,心里犹在揣测着皇上说这番话的意思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